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重要回信中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近年来,梁弄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积极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构建“红色信访”体系,不断夯实基层信访基础,2020年实现了“零进京、零赴省、零来市”,连续13年获评宁波市“平安乡镇”。
一、坚持红色引领,抓好队伍强导向
1、镇级层面,实现党管矛调队伍。建立镇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对常驻、轮驻和随驻人员行使指挥协调权和奖惩考核权。中心吸收综治、信访、司法、人民调解成建制入驻,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卫生监督、资规、法庭、劳动监察、安全生产监管等根据工作需要派员常驻,调委会、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公益等组织定时入驻,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中心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79批135人次,矛盾化解率达100%。
2、村级层面,实现书记负责抓总。在辖区18个行政村(社)分别建立了党组织信访工作站,着力打造信访化解“主战场”,筑牢基层第一道防线。各村信访工作绩效与党建考核相关联,设置了党支部初访办结率、党员信访包案化解率、党员包户来访陪同率等考核项目,涉及考核奖金5000元。明确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责任、矛盾化解责任和逐级信访责任。2020年,梁弄镇18个行政村(社)全部实现了信访“四无村”目标。
3、网格层面,实现党员全面覆盖。建立“党委—总支—支部—党员—群众”的红网格管理机制,实行“1+N”网格联系负责制度,由支部书记兼任区域网格长,区域内党员、“三老”人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网格员队伍,对区域内各网格点开展义务巡防和矛盾调解。目前,全镇共设置63个区域性红色网格,共有网格员316名,实现了全覆盖。
二、强化红色服务,党员包干解民忧
1、深化“联六包六”。2012年开始,把起源于梁冯村的“联六包六”工作法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即一名党员联系六户农户,负责群众意见收集、矛盾纠纷化解、重大事项传达、违规事项劝阻、惠农政策宣传及结对共建等“六包”事项。通过党员常态化的结对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上报村或镇研处。目前,梁弄镇1650名党员对9900户农户进行了结对,把大信访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有效铲除了信访矛盾滋生的土壤。
2、拓展“村民说事”。“村民说事”工作制度推广以来,梁弄镇结合自身实际,由各党支部负责说事点的日常活动安排,并把信访矛盾纠纷纳入“必说事”“基本事”,让群众诉求疑惑、意见想法、矛盾纠纷有地可说、说了管用。如针对辖区内一开发商的建设用地毗邻村民承包地导致多户村民农作物受损的事件,支部党员和村干部通过“说事”获悉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组织代表和开发商进行协商谈判,前后不过两天,村民承包地由开发商负责恢复原状,经济损失赔偿到位。
3、丰富党员活动。深化“我是党员”系列活动,把“信访代办”纳入党员志愿服务,变“群众跑”为“党员跑”,推动信访工作由群众上访、守门待访向党员下访、主动代访转变,有效降低了信访成本,切实拉近了党群关系。2020年,梁弄镇共开展“信访代办”17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做实红色调解,以调促解化干戈
1、因地制宜建设调解阵地。针对近年来“美丽乡村”“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国家卫生镇”等重点工作推进带来的征地拆迁等利益格局调整问题,各村党组织因地制宜建立“一村一品”的调解阵地,将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如横坎头村成立“红村”调解工作室,由村里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调解各类矛盾,实现了90%以上的矛盾纠纷处置不过夜,群众满意率达100%。
2、“专全”结合培植调解力量。成立一支由村(社)干部、网格员、法官、民警、律师、妇联、工会等各类专业人才组成“全科调解+专业调解”队伍,大力挖掘和培育品牌调解带头人,形成调解工作“蝴蝶效应”。目前,全镇共有专职调解员2名、兼职调解员99名,2020年调解各类纠纷264件,成功率达100%。
3、突出时效完善调解机制。聚焦“由访转调、以调促化”原则,建立“横到边、纵到沿”的快速纠纷调解机制。各党员责任区划分成多个调解责任片,每个责任片挑选若干名处事公正、有信誉的党员,固定负责片内群众纠纷调解。遇情况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由具有相关专业优势的党员负责调解,并承诺4个小时内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同时,对到镇反映的各类信访问题,由责任片党员主动靠前,协同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
四、传承红色基因,三治融合优民风
1、以“网格议事站”建设为载体开展自治。“网格议事站,有事好商量”。去年以来,梁弄镇探索网格化自治新模式,通过搭建网格议事站这一村民议事协商平台,引导村民自治,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疑难杂症。村民网格议事站根据群众需要,随时就网格内部、网格之间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村民议事协商会的形式,经网格问事、村民议事、为民办事、自治管事等程序,让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当事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出谋划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庄治理格局。
2、以“道德评议”为抓手带动德治。把起源于汪巷村的“道德匾”做法进行推广,利用每月一次的党员大会开展村民道德评议,每次评议活动之前,评议会会员都会针对村民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评议要点,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进行评议。村里设立道德公示栏,将每月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对好人好事广泛宣传,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警示。每年年底,根据一年来的评议情况,评选出 “孝善之家”,“好婆媳” “好夫妻” “好妯娌” “好乡贤”等“五好人物”,正月初一由村书记带领全体村干部为年度好人及家庭上门授匾,起到了引导广大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作用。
3、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推动法治。梁弄镇按照“有标识、有阵地、有队伍、有服务”的“四有”要求,组织实施“亮牌提升工程”“阵地建设工程”“法治人才工程”“法治惠名工程”,开展多层次、常态化、多元性的法治文化活动。横坎头村在2020年12月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21年3月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以点带面,打造法治信访宣传阵地,号召广大村民依法信访,理性维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